1. 蓝鲸创业社首页
  2. 投稿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二月节,卯月的起始,

蛰惊,虫该惊醒了;蛰启,虫该启动了;虫,蠢动;虫,蠕动——

惊蛰,大地开始苏醒,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要开始了——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

01

惊蛰之名

惊蛰,又名“启蛰”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一开始叫“启蛰”,汉朝时期,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启”,改“启”“惊”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2

何谓“蛰”?

形声会意合体字,执虫为蛰,从虫,执声。

“执”,指手执持把物;“虫”,象虫形;可动。

二者合一,直接理解为

手“执”把持“虫”使“虫”伏不动为“蛰”。

本义:

伏,藏,静。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3

蛰,是藏也是静;蛰,是藏伏静处;

龙蛇虫豸之蛰,藏伏静处以存身。

严寒季节,虫豸动物静伏潜藏于土中,不饮不食,处于冬眠状态,可称为“蛰”;而卵生虫豸动物处于尚未孵化欲发状态,也可称为“蛰”。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4

何谓“启(啟)”?

会意合体字,户口为启,户为半门。口可开合。

“户”门如“口”开为“启”。

繁体字“啟”,启攵为啟,“攵”指手持物。

用“攵”手“启”开门户为“啟”,户啟开。

本义:启户,户门启开。

九九寒尽之时,天气渐暖,雨水渐多,大地因暖因水而变得松软,大地就如同户启门开,万物始可出。冬眠之蛰虫渐渐苏醒,卵生之蛰虫孵出幼小蠕虫,虫欲蠢动,虫欲蠕动,如同启户而出,故曰“启”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5

启蛰,是说始发蛰。

“启蛰”,比喻大地启开蛰伏之虫而动。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6

何谓“惊(驚)”?

形声会意合体字,心京为惊,从心,京声;

敬馬为驚,从馬,敬声。

“惊”,震动;驚,馬駭,马惊骇。

本义:马骇,惊骇。

冬眠之蛰虫因大地复苏而震动醒来,蛰虫从冬眠之中复苏醒来,如同刚从睡梦中惊醒的样子,故亦可曰“惊”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7

“惊蛰”,虫蛰伏于地而醒,

“惊蛰”,比喻蛰伏之虫因震动而惊醒。

02

惊蛰始于卯月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8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比喻大地如户启门开。卯月(二月),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按照“一岁十二个月建”来说——

一岁十二个月建,仲春之月对应卯时,也称“卯月”, 卯月含惊蛰、春分两节气,惊蛰为卯初,春分为卯正。

卯月,农历二月。按照中国古时干支纪年法,古人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次序。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时间。

卯,根据纪月法中的地支法,处于第四,古人以阴历十一月起,依次是子(十一月)、丑(十二月)、寅(一月)、卯(二月)………亥(十月)

惊蛰,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孟春之月与仲春之月的交节,标志着仲春之月的开始。

按照“太阳运行黄道”来说——

当太阳在黄道位置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就是每年的惊蛰日,惊蛰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与雨水节气交节。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

气候特点: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开始春耕农事活动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9

按照“一年四季、八节、二十四节气”来说——

按照一年二分为春秋,春秋二分为四季(春夏秋冬),

四季(春夏秋冬)再二分为八节,每季均有二节,每一节有三气,故称“二十四节气”。每一气有三候,故称“七十二候”,合称为“气候”。

“春”季有“立春、春分”二节,

立春,春之始;“立春”节有“立春、雨水、惊蛰”三气之象,

春分,春之中;“春分”节有“春分、清明、谷雨”三气之象,

“惊蛰”处于“立春”节的第三气,即将进入“春分”节。

春分,是八节的一个节点,春分是“二分春季”。

春分,是黄道面和赤道面交汇点,昼夜时间相等,可以理解“春分”节这个交汇点可称为“卯”门。

未入“春分”之前为尚在“卯”门之内,跨过“春分”之后为出“卯”门之外,

“惊蛰”即将步入“春分”节之“卯”门,尚未但即将从“卯”门之内走出。

惊蛰时节,所谓“春雷惊百虫”,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天气转暖,春气萌动,万物生机盎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0

03

惊蛰有三候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1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始华”不是指桃花盛开,满目染红,而是指桃树鼓蕾,为花期做准备,也就是含苞待放的状态。

惊蛰之日,乃闹春之始。“始华”不是盛开,桃花嫩红,柳叶新青。桃树的盛花期一般在春分前后,应仲春之气而盛开。流水桃花去之日,才始作春归时。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2

二候:仓庚(黄鹂)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黄鹂也。仓庚就是指黄鹂鸟,黄鹂为著名的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

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鸟语花香是春天的标配,黄鹂鸟婉转悦耳的叫声最能体现春天的气息。

惊蛰二候,桃花鼓蕾,翠柳如烟,仓庚载鸣,有声有色,那最美的春意画卷。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3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时,老鹰渐无踪影。鹰化为鸠,非鹰击杀之时。夏历二月,鹰化为鸠;八月,鸠化为鹰。

明·张岱《大易用序》中说:“鹰化为鸠,鸠化为鹰,此以天时变者也。”

仲春二月,春气生发,天行仁道,毋杀毋夺;仲秋八月,秋气肃杀,天行义道,载取载获。

仲春二月,鹰化为鸠,去其戾气,止其猎杀之技也;仲秋八月,鸠化为鹰,以增其猛,以利养羞,以备越冬也。

天道仁则鹰化为鸠,天道义则鸠化为鹰,时仁则仁,时义则义,其可见天地之心乎?

《大戴礼记·夏小正》:“鹰则为鸠。鹰也者,其杀之时也。鸠也者,非其杀之时也。善变而之仁也,故其言之也,曰“则”,尽其辞也。”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4

惊蛰的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惊蛰后,候桃花开,再五日,有棠棣,而蔷薇开后,便是春分了。

惊蛰过,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时,一个春天的花也都醒来。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5

04

惊蛰诗句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惊蛰》

(唐)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

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

禽兽虫豸倒乾坤。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二月节》

〔唐代〕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首春逢耕者》

〔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惊蛰用来比喻什么(惊蛰跟什么生肖有关)-16

05

惊蛰农事谚语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